
市科技局组织开展户外知识产权宣传
近年来,我市专利工作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专利宣传培训为先导,以科技创新和专利实施转化为重点,以专利保护为手段,专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为促进辽源加快全面转型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专利创造能力稳步提升。
以“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等全国性活动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成功地组织开展了多次颇具声势的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共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000余份,展示专利产品100多种,接待咨询1300多人次,并组织参加、举办各级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讲座和研讨活动近20余期,有15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使社会各界专利及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持续增加,累计专利申请量539件,专利授权量350件。
专利转化实施和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围绕实施企业专利战略,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服务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有力促进了企业专利技术开发、转化实施。誉隆亚东药业、东丰药业、元隆达等11户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都开发研制出了具有自主专利权的品牌产品。元隆达的“一种内高压成形机”等5个项目荣获首届吉林省专利奖,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誉隆亚东药业自主开发的9个国家发明专利全部转化实施,专利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达到了82%以上。市科研所有限公司成功承担实施了省专利推进计划项目“水轮发电机弹性金属塑料轴承专利战略研究”,开创了我市企业层面专利战略系统专题研究的先河。东北袜业的“甲壳素保健功能袜”等产品因赋予了专利概念,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龙泉酒业的“龙泉春-锁龙井”酒瓶以其独到的外观设计彰显龙泉春酒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底蕴,更添龙泉春酒的品牌价值。随着中聚新能源年产1.2亿安时锂离子电池生产线的正式落成投产,以专利技术为依托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汽车电机及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为辽源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专利技术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共向上争取省专利发展资金、省专利转化与推进项目79项,争取专利补贴、转化及推进资金148.1万元。2009年,我市出台了专利费用补助政策,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每件2000元的专利补助。现已有17个专利项目获得立项补助支持。这些资金的投入为我市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专利科学管理成效明显。
2013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辽源市2013-2020年知识产权发展规划》,这是我市首次以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的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规划,成为我市未来七年知识产权工作的行动指南。通过深化县域和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了知识产权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的显示度。东辽县成功跻身全国首批22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行列;拥有国家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1家,涌现了麦达斯铝业、东北袜业、元隆达和东丰药业等专利申请20件以上的专利工作优势企业群。
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扎实推进。
市科技局坚持日常执法与专项执法相结合,持续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力度,有效地保护了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在全市范围内先后多次重点组织开展了科技系统专利执法和执法维权“护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0多人次,检查商业场所、食品、药品仓储配送、连锁企业和工业生产企业90多次,检查商品、产品290多种,配合省知识产权局成功调解专利纠纷案件3件。
专利信息传播与运用日趋活跃。
一是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吉林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辽源分中心,实现了同步利用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专利数据资源,面向辽源市辖区内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有效的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为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专利信息支持。二是开通了辽源市专利信息服务网,为我市开展专利信息公共服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三是组织企事业单位、发明人参加国内外专利相关展览会、交易会以及网上专利成果展等活动,展示推介专利项目280多项。其中有3 个专利项目获得展会组委会授予的金、银、铜奖,有1 个专利项目获得第11届斯特拉斯堡欧洲列宾创新发明竞赛铜奖。